“不求最好,只求正好”,这是企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经营理念。“最好”是一种理想境界,也是永无止境的,这是一个长期追求的发展目标。“正好”是一种切合状态,也是符合实际的满意目标。其实“正好”就是“合适”,过少达不到要求,过多造成浪费,甚至“过犹不及”。因此“正好”才是“最佳”,这是相辅相成的辨证法则。
在企业经营中,经常遇到“最好”与“正好”的选择,选择“正好”,不仅节省资源,而且效果满意,真正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。
首先是人力资源配置,必须是适才适用,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是必要的,但只能用于少数关键的岗位。如果泛用高端人才,不但“大材小用”造成浪费,而且引发矛盾造成磨擦。人才配置是多元的 、多层次的,必须形成一个系统的人才团队,这样才能发挥人才的整体效应。同时每个人才都要适合自己的岗位,“合适”才能发挥最佳作用,实现人才的个体作用和整体效应的成功结合。
其次是固定资产配置,必须是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。企业的土地、厂房、设备不是越大越好。土地、厂房过大是一种系统性浪费,不但增加了投资成本,也增大了使用成本,人员和物品来往距离过远,势必增加生产成本,降低时间效率。设备也不是盲目追求最先进,最先进的设备投资费用大,使用成本也高,往往“大马拉小事”。因此只有根据生产经营需要来购置固定资产,才能实现“最佳”配置,从而达到又快又省的经营成效。
最后是产品技术选择,必须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。产品和技术的供给也不是越先进越好,脱离了市场需求,技术最好也是无用的,我们需要的是适用先进技术。现在流行一句话:超前一步是技术“领先”,超前两步将成为“先烈”,这是实践中的经验教训。产品和技术只有适合客户需求,为客户所满意,才能实现市场价值,获得经营效益。
总之,企业经营在从资源配置、技术选择到产品供给的整个价值链中,都必须坚持遵循“正好”的经营理念。正好即最佳,这是实践给我们的宝贵答案。
(编辑:全球电池网)
